顶部菜单
网站标志
Frame
新闻中心
 
文章搜索
文章正文
亚太最具活力的国际城市群 深圳冲击第一城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5-06-26 17:37:2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导读:今年3月28日,国家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联合发布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,首次明确指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,充分发挥深圳前海、广州南沙、珠海横琴、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,深化与港澳台合作。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,深圳、广州、香港、澳门、珠海、佛山、东莞、中山等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在城市群内,这6.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,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,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辐射带动华南、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,也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、创新能力最强、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。 2014年,仅深圳+香港两城相加的经济总量就达到了5450亿美元,已经接近旧金山的水平。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城市群已然成型。而位于大湾区中心的深圳,更是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上超越香港,排名全国第一。在金融领域、科技创新、新兴产业、生态环境、城市价值等诸方面,已经或者正在超越北上广。如今,深圳正凭借着巨大的城市经济引擎和发展潜力,向着亚太第一城的高度奋力登攀。

1部分

 

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圳排名第一

2015515日,《城市竞争力蓝皮书: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.13》在北京发布。报告公布了2014年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。其中,深圳首次超越香港,在综合竞争力上排名全国榜首。报告负责人认为,深圳的地均GDP全国最高,万元GDP综合能耗全国最低,该排名说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在深圳实现了重大突破。

而在前段时间,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的2015城市动力指数(CMI)报告中,中国7城上榜,北京排名第三,深圳第四,略胜上海,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广州却榜上无名。

同时,深圳已连续三年位居《福布斯》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。

事关内地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不胜枚举,不过,无论哪种排行榜,深圳超越内陆其他城市已成不争的事实,“北上深广”的城市格局或将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新常态。而按照目前的趋势,深圳不排除再进一步的可能,未来取而代之的或将是“北深上广”,甚至是“深北上广”。

金融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突显

统计显示,2014年深圳金融业总资产达7.15万亿元,同比增长21.2%,实现税前利润1157亿元,增长26.1%,远超GDP增幅。

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金融系统年终总结会上,市金融办负责人透露,目前深圳金融业总资产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、证券公司数量及资产规模、基金公司数量及管理资产规模、保险机构数量及总资产规模等核心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前三位。

据了解,深圳现已拥有国内上市企业190家,其中创业板、中小板上市企业总数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;新增金融要素交易市场13家,新引进金融机构30家,金融机构总数达345家,金融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更加凸显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2014年深圳先行先试了30条金融创新政策,并成为国内首个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城市;前海微众银行则成为首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;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突破800亿元,除此之外,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创新金融快速发展,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超过500家……

 

人均GDP高居全国副省级城市榜首

特区成立的35年来,深圳经济几乎是风驰电掣般地狂奔。GDP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25%,在工业化、城市化和现代化等各方面,成绩令人赞叹。

2014年,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16001.98亿元,为历年新高。从总量看,经济规模持续扩大。人均GDP14.95万元,居副省级城市首位。

其中,正怀抱“中国硅谷”梦想的南山区2014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464.09亿元,增长9%。人均GDP达到30.87万元,比上年增加2.11万元,增长8.5%,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.1倍。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准,南山区已经超过香港,接近新加坡。

 

科技创新深圳独领风骚

创新是一座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,而深圳已成为国内城市中自发创新的代表。

2014年,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接近1.9万亿元,占GDP比重提高到35%。同年5月,国务院批准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这是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示范区。

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公布的2013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统计数据,有4家中国公司挤进PCT国际专利申请人的前50名,它们分别是中兴通讯、华为技术、华星光电、腾讯。无一例外,都是深圳本土企业。

根据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统计,2014年,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1646件,同比增长15.9%,连续11年居全国各大中城市之首;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.7件,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。PCT国际专利申请成为检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把标尺。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远较北上广少的深圳,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。

目前,深圳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,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3家,超百亿元的17家,超十亿元的157家,超亿元的1203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42家。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,超多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裸眼3D技术提供商,大疆科技无人直升机更占领全球5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如今,深圳拥有国家、省、市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实验室、工程(技术)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到1100家,2014年支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147项,投入资金6亿元。新能源汽车、4G技术、基因测序分析、超材料、3D显示等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已然居于世界前列。

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“中美创新人物”中国10人名单中,深圳占5席。而深圳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也达到约400万人。

 

新兴产业成为深圳经济新增长极

早在2009年,深圳已率先推出互联网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,宣布每年对每个产业投入5亿元支持发展。随后,深圳又将产业领域扩大至文化创意、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。

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础上,2013年初深圳又着手布局生命健康、航空航天、海洋、军工四大“未来产业”。深圳计划每年拨出10亿元,设立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、创新能力提升、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、重点企业发展、产业化项目建设等。

2014年高交会期间,深圳又通过了机器人、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这三大产业发展有关规划和政策,深圳市从2014年起至2020年,连续7年,每年安排5亿元,设立发展专项资金。

正是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为深圳占据下一个科技发展制高点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,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,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。

生态环境一线城市无出其右

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的生态环境,深圳可以说列四大一线城市之翘楚。深圳不仅生态环境优美,空气质量也远优于北京、上海和广州。

环保部发布的2014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里,深圳表现抢眼:6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达标,PM2.5浓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,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。

深圳在2005年便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,全市一半的土地被划入控制线范围,线内禁止进行建设。而最近几年来,为了改善空气质量,深圳市政府先后出台了《深圳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》和《深圳市PM2.5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》,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污染物减排措施,使得“深圳蓝”成为常态。

与此相对应,北京已成为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之一,且情况还在持续恶化;上海、广州比北京要好,但上海也有雾霾情况出现,广州空气质量则屡次在珠三角城市中垫底。

 

2部分

 

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群星璀璨

改革开放30多年来,珠三角一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、最富裕的地区之一。建设超级城市群,成长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地域单元,正是珠三角的历史抉择。如今,这里正试图挥写一幅气势更为恢宏的画卷———粤港澳大湾区。

湾区经济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、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、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、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特征。

从世界经济版图看,全球60%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,世界上75%的大城市、70%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。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、旧金山湾区、东京湾区等,都具有湾区经济典型特征,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。

328日,国家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联合发布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,首次明确指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,充分发挥深圳前海、广州南沙、珠海横琴、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,深化与港澳台合作。

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成,离不开世界级的经济湾区支撑。随着世界经济中心持续东移,亚太地区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,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新一轮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。

而深圳毗邻港澳、背靠珠三角,地处亚太主航道,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,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。

事实上,在明确纳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之前的20141月,深圳市政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、背靠珠三角、地处亚太主航道优势,重点建设前海湾、深圳湾、大鹏湾、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,构建“湾区经济”。深圳希望借此成为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枢纽城市。而在随后进行的深港合作会议上,深港双方也协同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立场。

按照构想,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深圳、深圳+香港、环珠江口、泛珠三角四个领域,经济总量巨大,2014年,深圳+香港的经济总量达到了5450亿美元,已经接近旧金山的水平。

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认为,以香港、深圳和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城市所形成的城市群,具有开放创新的环境、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发达的通联网络等优势,完全有条件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。

而要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,不难看出其优势所在。仅以深圳为例。

区位优势。毗邻香港,让深圳更具有国际话语权,而深圳又位于珠江出海口的中心区域,境内海岸线长达230多公里,同时拥有机场、海港等重要交通枢纽,区位优势明显。

经济优势。2014年,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16001.98亿元,为历年新高。从总量看,经济规模持续扩大。人均GDP14.95万元,居副省级城市首位。经济总量也已进入全球城市30强之列。

产业优势。深圳目前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,拥有与旧金山相近的产业结构。高新技术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达,聚集了大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,特别是西部珠江口区域以前海为龙头,以南山、宝安等为依托,有强大产业支撑和综合配套,区域经济基础雄厚。

生态环境优势。深圳生态环境优美,空气质量长期居于国内城市前列。根据环保部2014年对74个城市空气质量调查,深圳空气质量排在第四位,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。

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,让珠三角未来发展被赋予重新想象的空间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粤港澳大湾区将一变成为可与美国旧金山、日本东京相媲美的世界级湾区。

一个向城市群体系最高层级攀登的珠三角,将经历一次次涅槃,势必持续集聚世界高端要素,为区域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、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源动力。

湾区时代,珠三角城市群已做好准备,扬帆远航。

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显示,5月份,全市新房成交量达到6106套,环比上涨50%,同比上涨139.7%;成交面积60.8万平方米,环比上涨50.1%,同比上涨151.1%

成交量的大幅攀升,带动价格大幅上涨,5月深圳一手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8487/平方米,环比上涨8%,同比上涨18.8%。从区域上看,南山区涨幅最大,5月一手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到61398/平方米,环比上涨35.4%,同比上涨85.7%

 

3部分

 

亚太第一城,提升城市价值

今年是深圳成立35周年。35年来,深圳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,迅速崛起于南中国海一隅,如今,深圳正凭借着巨大的城市经济引擎和发展潜力,向着亚太第一城的高度奋力登攀。

事实上,深圳正成为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中国城市样本。截至今年4月,深圳创新载体总量超过1100家。其中,重点实验室2011年到2014年的新增数量,相当于前30年总和,成为引领源头创新的重要力量。从深圳走出去的华为、中兴、万科、金蝶、迈瑞、招商、腾讯、平安、大疆等等,无一不通过企业创新,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前行。这就是深圳冲击亚太第一城的核心力量,也是深圳价值的未来表现。

除此之外,CEPA签订、双自贸区落子、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、总部经济格局得以进一步强化、精英阶层聚集……多重变量融入深圳城市发展血脉,城市价值在不断的聚变中得以提升。

可以预见,深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金融、物流、互联网、生物科技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。深圳GDP总量超越香港,将进一步吸引珠三角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加速向深圳聚集,同时也必将提升深圳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,深圳城市价值、土地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国际资本的认可,从现在开始的未来10年,是深圳迈入全球大城市的关键窗口期。

 

以自贸区为例:

201412月底,前海、蛇口自贸区设立以来,已为区域带来丰厚的政策红利。蛇口自贸区的活跃创业氛围加上制度革新营造的良好经商环境,为市场经营主体带来实惠和便利,吸引大量的产业前来蛇口发展。并且,在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规模效应的积极影响将逐渐深化,资源整合的效率逐渐提高,不断吸入产业进驻的边际需求,为蛇口带来资金、人口的长期正向流入。

持续涌入的资金、人口会带来区域内旺盛的土地成交、投资开发,和商住需求。然而,自贸区内的土地资源及可售房源有限,故在需求旺盛供给受限的情况下,土地价格可能会水涨船高,楼市价格也会在资金竞争的过程中上升。此外,从长期看来,自贸区拥有非常强的财富创造和积聚能力,能极大地提高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。

数据显示,蛇口自贸区4月二手房均价为47799/平方米,相比划入自贸区前大涨20%。前海自贸区4月二手房均价为39420/平方米,再次刷新20153月创下的历史高点。与20108月被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新区相比,蛇口房价从20108月到20154月每平方米从24155元上涨至47799元,涨幅为98%。同时期的前海自贸区每平方米均价从16501元上涨到了39420元,涨幅为139%

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深圳必将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,重新书写城市价值新的华章!

 

关键词

 

《城市竞争力蓝皮书: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》

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,国内数十家高校科研机构参与,近百名专家协力,理论分析,实地调查,以数学模型对200座中国城市进行竞争力排名,对其中50座重点城市进行详细研究,以定位理论对中国城市进行定位,于2003年起,每年发布《城市竞争力蓝皮书: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》。

 

城市群

城市群是当代经济发展中独特且广泛的现象,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,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。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、产业的分工与合作、交通与社会生活、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。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。

如美国东海岸城市群、日本东海岸三大城市群、法国巴黎城市群、英国伦敦城市群等,经济聚集与扩散作用不断加强,经济总量与增长效应都得到提高。

 

湾区经济

所谓湾区经济,是指由一些距离相近的沿海城市,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而分工合作,实行优势互补,不仅极大提升经济效益,且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区域。

目前,全世界当中以纽约湾区、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最为著名。

纽约湾区乃美国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,其现代服务业在国际上也占有主导地位;旧金山湾区从工业城市,发展到拥有高新技术的硅谷;东京湾区有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,其金融和商贸在亚洲占有重要地位。三大湾区的共同点,就是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人才,经济结构开放,资源分配能力高效,而且拥有发达的国际交通网络。

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海港群和机场群。2014年,货柜吞吐量超过7000万个标准箱,机场旅客吞吐量年逾1.4亿人次,区域的GDP总量达1.4万亿美元,贸易总量更高至1.8万亿美元。因此,若粤港澳大湾区一旦形成,完全有能力成为国家“一带一路”的战略基地和桥头堡。

 

业内观点

中央会强化深圳城市价值提升

宋丁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

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占比更重的应该是经济类、科技类指标,而在经济以及科技等领域,深圳的确发展得非常快。但文化指标以及社会指标(包括医疗、教育、交通、综合服务等)方面是深圳的弱项,但这些指标占的权重相对比较低,所以综合竞争力排名一下子上去了。可以说,综合竞争力第一之名深圳当之无愧,不过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。

深圳目前面临着历史性的大好机遇。在经济总量方面,预计今年深圳会赶超香港。从目前格局看,北方有京津冀一体化,南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。在粤港澳一体化大框架下,深圳市处于粤港澳城市群中间,位置得天独厚,加之自贸区因素,深圳城市发展红利不断。

而中央亦会强化深圳价值提升。深圳产业布局正进行重大调整,包括前海自贸区承担人民币国际化等责任、高端产业产能不断得以集聚、总部经济格局得以进一步强化。这些都会进一步提升在粤港澳大框架下深圳的区域价值。

加之由于更多高端人士的积聚,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,楼市价值以及土地价值自然得到提升。今年上半年深圳楼市的价格跳涨已经显示出这样的趋势。

可以预见的是,下半年,政府会加大楼市供应,在经历了今年第二季度过快涨幅之后,深圳楼市应该会进入相对平稳的格局,涨幅会趋向微弱,不过深圳房地产整体价值仍是稳中有升。

脚注信息
深圳市国野股份有限公司 版权所有  粤ICP备14003566号